全球锂电池正极材料产业发展现状
一、全球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规模
根据日本B3信息咨询公司发布的锂电市场分析报告数据,2015年全球锂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达到15.4万吨,过去十年,全球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保持了24%的复合增长率。
根据EVTank的统计资料(图1),2014年全球锂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为12.7万吨,同比增长32%。其中,钴酸锂(LCO)出货量50221吨,同比增长45.06%;三元材料(NMC)出货量48176吨,同比增长10.44%;磷酸铁锂(LFP)出货量10665吨,同比增长121.27%;锰酸锂(LMO)出货量9920吨,同比增长12.98%;锰酸锂(LNO)出货量8293吨,同比增长45.26%。
图1 2005-2014年全球正极材料出货量(EVTank统计)
注:EVTank统计数据不近全面,针对中国市场基本只统计了前五大企业的出货量,而中国生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中小型企业众多,因此其统计数据偏低。
据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统计(表1),2014年全球锂电池正极材料总产量为12.7万吨。从市场份额看,全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主流产品是钴酸锂和三元材料,其中,三元材料在全球正极材料份额中从2007年的8.9%迅速增加到2014年的37.9%,是近些年增长最快的正极材料。
表1 2007-2014年全球锂电池正极材料总产量及各类占比
年份/年 | 总产量/t | 钴酸理占比/% | 锰酸锂占比/% | 三元材料占比/% | 磷酸铁锂占比/% | 其他/% |
2007 | 31530 | 79 | 6.5 | 8.9 | 1.5 | 4.3 |
2008 | 38416 | 72 | 5.6 | 15 | 3.2 | 4.3 |
2009 | 35319 | 55 | 7.7 | 29 | 3.5 | 5.0 |
2010 | 49055 | 46 | 8.2 | 35 | 4.8 | 5.3 |
2011 | 56845 | 36 | 10 | 41 | 6.3 | 5.6 |
2012 | 73336 | 30.3 | 10.8 | 44 | 9.6 | 5.3 |
2013 | 96232 | 36 | 9 | 45.3 | 5.0 | 4.7 |
2014 | 127275 | 39.5 | 7.8 | 37.9 | 8.3 | 6.5 |
二、全球主要生产国发展现状
全球锂电池正极材料呈现中、日、韩“寡头聚集”的市场格局,2014年中日韩三国生产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共占据了全球95%以上的市场份额。日本和韩国的锂电正极材料产业起步早,整体技术水平和质量控制能力要优于我国锂电正极材料产业,占据锂电正极材料市场高端领域。中国锂电正极材料近十年迅速发展,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,并具备较强的成本优势,近年来日韩锂电企业开始逐步从中国进口锂电正极材料。目前,中国锂电正极材料市场份额已占据全球一半左右。(图2)
图2 2011-2014年中日韩正极材料企业市场份额变化
在中、日、韩三国中,日本技术实力雄厚,但人工成本高,因此日本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自动化程度最高,产品品质也最好,日本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发展之路是由钴酸锂发展至锰酸锂,再到改性锰酸锂和三元材料。2010年后三元材料成为动力电池的主流,如丰田普锐斯PHV 搭载了三洋(被松下合并)的三元材料电池,本田思域混合动力车采用Blue Energy的三元材料电池,最近令人瞩目的当属松下制造的18650动力电池,借着Tesla大量使用镍钴铝酸锂材料,松下占据了全球动力电池第一把交椅。
韩国的技术水平略低于日本,但一直坚持自己的路线,在产业领域集中资源优势扩张市场,韩国锂离子电池产业集中度非常高,由三星SDI和LG化学两家公司垄断。三星SDI和LG化学都在中国建厂,以中国的低成本优势,帮助其进行锂离子电池产业全球扩张。
中国正极材料企业的技术水平在中日韩三国中相对较低。技术路线上摇摆不定,核心技术的研发方面仍然落后,中国企业的正极材料主要应用于消费类小型锂离子电池。日本和韩国的正极材料企业基本上正转向动力电池材料,并加大了投资规模,日本和韩国等锂离子电池企业正在将电池的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。
三、全球主要企业发展情况
根据EVTank统计数据(表2),2014年全球主要企业锂电池正极材料出货中,韩国有5家,出货量为44000吨;日本3家,出货量为25750吨;中国有8家,出货量最多,为45420吨。各个国家乃至各个厂商对正极材料的选择不尽相同,近些年,日本和韩国主要开发锰酸锂(LMO)和三元材料(NCM/NCA),中国则更偏向钴酸锂(LCO)和磷酸铁锂(LFP)的发展。
表2 2014年主要国家正极材料企业出货情况(EVTank统计)
企业 | 国家 | 出货量/t | |||||
LCO | LMO | NMC | LFP | NCA | 合计 | ||
优美科 | 韩国 | 5650 | 8450 | 14100 | |||
L&F | 韩国 | 8400 | 150 | 6400 | 14950 | ||
ECOPRO | 韩国 | 250 | 3500 | 3750 | |||
三星SDI | 韩国 | 3000 | 3600 | 6600 | |||
LG化学 | 韩国 | 4600 | 4600 | ||||
日亚化学 | 日本 | 4300 | 1600 | 8500 | 200 | 14600 | |
住友金属矿山 | 日本 | 6550 | 6550 | ||||
三井金属 | 日本 | 4600 | 4600 | ||||
Phostech | 加拿大 | 4750 | 4750 | ||||
湖南杉杉 | 中国 | 9000 | 400 | 2000 | 11400 | ||
湖南瑞祥 | 中国 | 9200 | 200 | 500 | 9900 | ||
巴莫科技 | 中国 | 5400 | 100 | 5500 | |||
北大先行 | 中国 | 4560 | 1100 | 5660 | |||
当升科技 | 中国 | 3500 | 400 | 1500 | 5400 | ||
厦门钨业 | 中国 | 1800 | 60 | 2500 | 200 | 4560 | |
中信国安盟固利 | 中国 | 3000 | 3000 |